2018/08/15628
後寧靜革命時代,從銀幕上尋找待解的歷史創傷
專訪2018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總籌馮賢賢
【桃影】因「獨」而「立」——陳翠梅與馬來西亞電影新浪潮
文/ 謝鎮逸
無論短打抑或長征,陳翠梅總在電影的時間框架裡頭以她細微的敏感度與趣味哲思兼具的台詞,來架構出她所認知的這個世界。或許會有人認為來自多族裔社會的創作者總是會對我他之間的流動與變化關係特別有自覺,但就算這不是一種必然,也無法否認在其作品裡依然看得見日常/尋常的生活裡頭那些隨時可能帶來崩解或不安的危機感;無論是各種維度上的政治,抑或個人經驗中的情感梳理。
【桃影】黑色是正直且美麗的顏色 ——《黑豹》與半世紀前的《1968黑豹黨》
文/ 許耀文
在美國種族對立與衝突日益激化的當前時空之下,《黑豹》以「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神話手法再現黑人歷史與文化符碼,是一種「黑的正大光明、黑的先進、黑的值得驕傲」的詮釋,呼應《1968黑豹黨》片頭出現的標語「黑即是正直與美麗」(Black is Honest and Beautiful)。今日回頭再看《1968黑豹黨》,或許補足了英雄電影裡缺席的真實歷史現場,彷彿聽見來自時空彼端的迴音。
新世紀的中國電影趨勢——漫談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的挑戰與任務
文/ 楊殿安
SIFF PROJECT的任務是什麼呢?他們認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有一半是行業活動,另一半是公眾活動。500部影片、1600場放映場次,這是回應影迷的;大量的論壇、三天的電影市場展,這是回應產業的。SIFF PROJECT必須回答產業提出的問題,那就得先回頭定義自身的立場。比較台北金馬影展「泛華語」地區的定位概念,SIFF PROJECT很清楚自己站在「背靠大陸、放眼全球」的格局。
妳的身體像什麼?——專訪《尋找乳房》導演陳芯宜
文/ 林怡秀
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樣的我?這類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思考的基本問題不斷佔據在她作品裡最主要的位置,而在紀錄片作品《尋找乳房》(2018)中,她更直接地藉由近三十位女性關於身體的訪談群像,探問從被外在環境包覆的身體到進入個人精神內裡的習性。
「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專訪菲律賓導演羅克斯李
文/ 童詠瑋
羅克斯李顯然不是一個容易訪談的對象,就像他的作品一般,難以被定義或框架。或者應該說,面對這樣一個大師,我們自然戰戰兢兢的帶著太多預設,期待從他身上爬梳個人與集體的脈絡,眼前這個自由的老靈魂卻難以被輕易捉取,不但不時恣意簡短的表達拍攝只是隨心所欲,更常反過來詢問我們的想法,甚至到了訪談最後,我們還成了他訪談以及拍攝的被攝者,不過也因此成就了一次最為特別與難忘的對話經驗。
Bergman神魔一體,但Bergman不是「柏格曼」 ——《柏格曼:大師狂想》點點滴滴
文/ 李幼鸚鵡鵪鶉
這部紀錄片講了很多以往一些關於柏格曼的紀錄片沒講過(或是不知道)的故事,你我千萬不要以為看過其它那些紀錄片就夠了。這一回,是新發現,新驚喜。這部紀錄片一方面別具慧眼鋪陳《野草莓》與《第七封印》幕前幕後,一方面旁徵博引,讓柏格曼其人其片(或者說「生活」與「電影」的異、同辯談)都穿梭其間,額外附贈的是順便為你我複習柏格曼許多部電影。
愛的殖民計畫:台灣原住民歷史影像在孤兒影片專題研討會
文/ 卓庭伍
「孤兒影片專題研討會」有其特殊使命。從90年代開始,它聚焦於拯救因版權問題或缺乏商業價值而難以保存的影片,後將其對象擴大至由於膠卷的物理狀態、商業、文化、歷史、科技等因素而被忽視的「孤兒影片」,重新發掘這些文化史料中珍貴的價值,希望重建多元、非主流、被掩蓋壓抑、邊緣化的歷史。
公視行動紀錄片列車,跟著鏡頭看台灣(8/4-10/24,全台巡迴,免費入場)
2018 CNEX紀錄片學院 CNEX Doc Academy招生開始(報名至8/20,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光點台北】2018年8月上映電影資訊
府中15八月主題【生活提案】節目資訊
2018新竹市兒童影展(8/4~8/29)
2018勞動金像獎|徵件開跑(首獎30萬,9/10徵件截止)
2018「MOD微電影暨金片子創作大賽」即日起開始徵件(至9/1止)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