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611
拍攝者與被拍攝者共同創造的世界
記2017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衷心感激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擁有湯淺政明!
文/ 雍小狼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是湯淺政明和森見登美彥這對充滿才華、幽默、熱情,加上十二萬分努力的組合,繼《四疊半青春迷走》之後再次獻上的精彩新作。全片笑鬧百出、感動滿點、技藝精湛,在青春校園與戀愛的架構裡,灌注二人各自對文學史、動畫史、日本歷史的鑽研.......
【金馬】《沒萊塢天王》——電影沙漠中的大夢想家
文/ 翁煌德
《沒萊塢天王》呈現了一個男人對電影的執著與熱情,以及電影這門藝術──無論作品優劣是否達到所謂的普世門檻──是如何可能對一個民族文化形成影響。然而,亦誠如導演索妮雅.珂蘭倫所言,拍攝此片,是因為長年來報導阿富汗各種慘絕人寰的事件之餘,她發現或許得以換個角度,從娛樂角度思索此地的現況。
【BIFF】在釜山影展窺見韓國電影的另一面
文/ 張婉兒
以下推介兩部韓國電影《比老虎可怕的冬季客人》(A Tiger in Winter,2017)和《倖存的孩子》(Last Child,2017)。前者精采詮釋巧用象徵的作者電影,是導演李光國(이광국)對人的內在省視;後者兼備戲劇張力與主題高度,可謂在商業效果與藝術價值間找到了絕妙平衡,也是導演申東順(暫譯,신동석)延續韓影對外在社會的深切關懷。
【BIFF】聚焦釜山影展「新潮流」單元中的華語電影
文/ 張婉兒
攤開這些影片背後的製作團隊背景,可以發現它們絕非異軍突起的小流,其背後站著的,是一眾具發聲權、擁一席之地的華語電影人。如中國電影《西小河的夏天》的監製之一是剪接廖慶松,《在碼頭》的監製之一是導演賈樟柯,香港電影《藍天白雲》的監製是導演爾冬陞,藝術顧問是導演許鞍華,此外,台灣電視電影《最後的詩句》,則是由公視推出的全新品牌「公視新創電影PTS Originals」的開山之作......
【BIFF】「電影創作者就像頂尖大廚,不能只有一張刀」:專訪「新潮流」入圍港片《藍天白雲》導演張經緯
文/ 洪健倫;劇照提供 / 2017 BIFF釜山影展
張經緯並不止是一位紀錄片工作者,曾經在音樂系主修大提琴的他,在美國攻讀研究所時同時鑽研音樂、哲學與電影。回到香港後,他以編劇身份開啟職業生涯,直到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推出「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才和《一念無明》的年輕導演黃進一樣,因著這個計畫而有機會實現《藍天白雲》的拍攝。
【BIFF】隨著世界盃開始轉動的中國社會與童年:專訪《西小河的夏天》編劇黃怡玫、導演周全、製片劉宛玲
文/ 洪健倫
《西小河的夏天》雖是中國片,主創團隊除了導演周全來自中國,監製之一張家振則是香港影壇要角,其餘成員幾乎來自台灣,廖慶松不但擔任本片監製,也是本片的剪輯指導,林強則為配樂操刀,資深演員顧寶明更擔任主演。除此之外,編劇黃怡玫來自台灣,製片劉宛玲則是自美國主修電影製片之後開始和周全合作。周全也非常喜歡台灣新電影,自認受台灣電影影響甚深。
【BIFF】生活中的陽光少女,銀幕上的「暗黑少女」——專訪《血觀音》文淇
文/ 享其心;攝影/孫志熙
早在《修羅花》(《血觀音》前身)殺青之際,略有耳聞劇組中一位14歲女孩,演技早熟驚人,有人稱她為「天才少女」,也有人叫他「怪物少女」。而在我眼前的這位少女平凡羞澀,乍看之下還無法與大家口耳相傳的印象搭在一起,聊了幾句,逐漸發現她的不凡。文淇聊天時的語氣平靜,聊到興起處也只是小小聲地笑出來,但眼珠子轉呀轉的,仿佛她極力壓抑心中的小惡魔從她口中蹦出來,啃噬觀眾。
改編,也是轉大人的旅程:專訪《花甲男孩轉大人》編劇群
文/ 楊殿安;攝影/王淳奕
早先,楊富閔接到植劇場總監製王小棣的聯絡接洽,進入到劇組與編劇群:楊璧瑩、吳翰杰、詹傑一起工作。從2016年二月二十六日開始第一次編劇會議,楊富閔回憶當時人手一本小說,開始討論、講故事、說生平。直至同年八月下旬,瞿友寧導演進來和編劇工作,推翻了既有的故事架構。楊璧瑩回憶當時大家面面相覷,完全不能接受......。
【TIDF】第11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即日開放徵件!
【臺南藝術大學】動美所碩士班「影像美學組」招生中!
【府中15】十一月主題──給電影的藝術靈光
【宜蘭】「影像興樂園」紀錄片影展、工作坊 8月-11月宜蘭登場
【新北市國際華人紀錄片月】 11.15首度開跑
2017年度桃園城市紀錄片觀摩講座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TAIWAN FILM INSTITUTE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