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偵測現實,想像拓荒——《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 文/ 張敦智 |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此刻被放進台灣社會,有其獨特意義。它一方面激起年輕族群對相似場景的記憶,另一方面激發社會各階層人士對相似事件進一步的理解跟想像。電影是面向大眾的,137分鐘篇幅以計程車司機之平民視角出發,試圖從1980年光州民主抗爭事件漫長的過程,擷取出一有始有末、可供理解的片段。 | | |
|
|
| 文化資產繼往開來,用影像展新貌:記「in臺南‧無影藏──2017臺南市文化資產影像競賽」 | 文/ 彌勒熊(影評人);責任編輯 / 周妮萱 | 文化資產影像競賽的本質,乃是利用數位影像時代工具的便利性,紀錄並保存臺南這塊土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等於二創了臺南在地文化,這樣的用意從歷史角度來看,顯得格外深具意義。在臺灣各級政府舉辦影像競賽遍地開花的當下,這樣「小眾」的主題競賽,仍有近120件的作品參賽...... | | |
|
|
| 用我們的方法,傳遞部落耆老的叮嚀——專訪宜蘭綠色影展焦點影人 勒嘎・舒米 | 文/ 洪健倫 | 由鄭文堂導演策劃、年輕選片團隊執行的「宜蘭綠色影展」今年便由認識原民文化出發,呼應綠色影展的環保精神。主辦單位不但以年輕阿美族導演勒嘎・舒米(Lekal Sumi Cilangasan)今年完成的《巴克力藍的夏天》做為開幕片,更邀請勒嘎擔任今年的焦點影人,放映他所執導的《海稻米的願望》、《太陽的孩子》、短片《Ilisin》等長短片作品。 | | |
|
|
| 在黑盒子/白方塊裡外探索「另一種影像敘事」—— 專訪「每部影片都是一道謎語」 策展團隊 | 文/ 王振愷 | 近年在台灣,電影開始嘗試走進美術館。現有蔡明亮舉行兩次大型影像個展,阿比查邦的《華麗之墓》在北美館「伏流.書寫」展覽中展映等案例。而原本只是線上電影俱樂部「另一種影像記事」團隊也開始以游擊式方式,在各種非電影院(例如附屬於咖啡店的藝文/映演空間)、美術館的場域,舉行許多點狀式的影像交流活動。而此次在蕭壠文化園區的展覽,可以算是團隊階段性的重要實踐...... | | |
|
|
| 拍攝傳統敘事片,也能是種「實驗精神」: 專訪《親愛的大笨象》導演陳敬音 | 文/ 雀雀 | 《親愛的大笨象》於今夏入選台北電影節的「國際新導演競賽」項目,並將於夏末秋初的9月22日在台上映。電影中的主人翁是一位泰國大叔與一頭大象。陳敬音是來自新加坡的華裔女導演,曾與《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同在專攻影視領域的義安理工學院就讀影視科系...... | | |
|
|
| 巨龍與VR現身展場:深入2017法國安錫動畫影展 | 文/ 王綺穗 | 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是世界最大的動畫影展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一個影展,它從一九六〇年代就已經開始舉辦,一開始為兩年舉辦一次,但自一九八八年開始則改成年度影展。今年的主題的設定則是為中國,不但在主要影展場地的設計都是以中國風格擺飾為主,企劃的特別節目中也有許多節目是以中國作為主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