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久他鄉是故鄉,故鄉已是他鄉──似遠還近《海的彼端》 | 文/ 黃香 | 《海的彼端》探討的是失語而非無言的歷史,也讓我們知道了八重山臺灣移民的一些人一些事,看見被遺忘的時光,認識被隱沒的歷史,也就更理解他們與我們的超越與限制。 | | |
|
|
| 2016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大攻略 | 文/ 孫志熙 | 吾輩愛好短片者,必會為我們擁有高雄電影節而驕傲,這個全台灣策展最狂、短片最多的盛會又將於10月底起跑,最後入圍的72部作品中,各大影展的得獎之作比比皆是,還有太多讓人心馳神蕩的強片,忍過4個月漫長的評選過程,現在總算能進行以下的七大主題綜合盤點。 | | |
|
|
| 酷兒影展策展人林志杰:在台灣種下「泰迪熊獎」的種子 | 文/ 波昂刺刺 | 今年初,台灣國際酷兒影展(TQIFF)策展人林志杰(Jay Lin)受邀擔任第三十屆泰迪熊獎評審。是首位受邀擔任該講評審的台灣人,因此趁著酷兒影展開跑在即,我代表《向放映週報》提及了此次採訪邀約特別訪問了林志杰。 | | |
|
|
| 台語片的前生(II):高松豐次郎的影像扎根,與台日辯士的文化角力 | 文/ 陳怡君 | 前篇介紹了台灣社會如何透過據台的日本殖民者,幾乎與歐洲同步地接觸到新發明的電影,以及電影院何時從北台灣開始出現,並逐漸擴散到全台的主要城市。在彼時殖民政府透過編列預算,舉行各鄉鎮的巡迴放映。在這段時間裡,日本左翼運動者高松豐次郎在奠定台灣電影基礎的過程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