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 期 | 放映頭條】與職人選片、用心交陪的藝術院線告別──專訪臺南真善美劇院經理廖介山

「曾經來過臺南真善美的觀眾一定不陌生,從最開始在售票處買票,到正式進入黑盒子影廳看片,都彷彿掉進懷舊的時空隧道。延續臺北真善美的經典配置,臺南真善美門口與四樓大廳設計有電影櫥窗,以及讓觀眾索取新片酷卡的置放架;另一頭,售票處對面的牆面上懸掛著一幅由知名畫師——顏振發手繪的電影看板,當中描繪的對象是臺南真善美劇院前身、日治時期以市營劇場作為規劃的宮古座。」
2024 年 8 月 1 日,臺南真善美正式結束營業。從 2018 年 2 月 9 日開幕,至本日正式結束營運,六年半的時間,臺南真善美在臺南,乃至全臺藝術院線生態皆存有一席之地。本期《放映週報》,我們專訪臺南真善美劇院經理廖介山,從最早於藝術院線發行學習的經驗,到走入臺南真善美,規劃戲院經營、院線排片的思考,也為真善美劇院在臺南存在的記憶,留下片刻紀錄。請見本篇專訪。
閱讀更多
【765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65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電影評論、活動報導。
本期焦點介紹於月初歇業之臺南真善美劇院,為臺南藝術院線發展留下一頁見證。本期採訪臺南真善美劇院經理廖介山,由其入行說起,接下火炬、經營藝術影院,且從這間深耕在地的戲院故事,看看映演端的生態與挑戰。此外,方於台北電影獎奪下最佳剪輯的紀錄片《XiXi》,記錄導演吳璠與藝術家友人 XiXi 的生命故事。穿插在不同敘事觀點、反思素材意義與剪輯的效果,吳璠與製片薇尼斯阿田恩薩共同與我們分享這部作品的創作想法,在細緻的訪談中,歡迎讀者共同進入背後形成的敘事理路。
評論部分,剛剛告一段落的 2024 金馬經典影展,本期刊載作者涵柳書寫 30 年代有聲電影《莫負今宵》評論一篇,透過葛洛莉亞史璜生的明星形象,串聯起戲裡戲外的互文對照。此外,亦有作者詹育杰對寫王兵兩部作品《青春(春)》與《黑衣人》,分別以王兵處理勞工受訪者、捕捉狀態細節的不同切入角度觀察,和跨入當代藝術多元媒介創作的嘗試切入,本期首先刊載《青春(春)》評論,《黑衣人》評論將在下期刊出。
最後,剛於上個月初結束的佛萊赫提電影研討會,本期刊載 TIDF 影展工作者林木材、陳婉伶、鍾佩樺共同撰寫的觀察報導,敘述首次在亞洲舉辦的佛萊赫提電影研討會,如何在跨館際的合作下帶來不同觀點,透過電影放映、藝術家表演、與會者交流,產生的想法激盪,亦一一在文章中詳述。請勿錯過本期的精彩報導。
下期《放映週報》,我們將持續追蹤報導與評論精采的臺灣作品。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email protected],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臺南真善美劇院經理廖介山;攝影/桑杉學)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4.08.15
我們的身體,訴說著各自獨一無二的歷史:專訪《XiXi》導演吳璠、製片薇尼斯阿田恩薩

「我想表達一件事:我們多麽渴望在家人身上找到我們可以療傷止痛的地方,可是偏偏,我們又在他們身上看見,社會結構、文化以及這個世界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恐懼。」
第 26 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剪輯,導演吳璠首部長片作品《XiXi》記錄自己與藝術家朋友 XiXi 的生活片刻。作品在台北電影獎首映後,也將陸續在國內大小影展競賽放映。本期《放映週報》專訪《XiXi》導演吳璠、製片薇尼斯阿田恩薩,訪談中,兩人分享作品《XiXi》為何以吳璠本人的角度,進入電影中建立另一個視角;也對電影中,兩代母女之間交疊的影響,提出敘事見解。從身體、影像,到電影的時間性,歡迎讀者共同探索《XiXi》的故事。
閱讀更多
不穩定勞動階級的奮鬥能量:《青春(春)》

「在較為龐大複雜的《夾邊溝》之前,同樣處理勞改營主題相對階段性的作品《和鳳鳴》,在一個系列的大命題之下呈現出不同階段性的作品,《青春(春)》之前都同樣對焦織里鎮紡織工作坊農民移工的《苦錢》和《15小時》,雖在形式結構、內容上都極為不同,但三部作品都展現出移工群體極為不同的面向。」
2023 金馬影展,選映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王兵的兩部作品,分別是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的《青春(春)》與拍攝中國文革流亡作曲家王西麟的作品《黑衣人》。《青春》三部曲陸續將在國際影展首映之際,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詹育杰以評論對寫王兵兩部作品《青春(春)》與《黑衣人》,透過王兵兩部風格各異的紀錄片作品,進行對於王兵生涯創作路徑的重新梳理。本篇以《青春(春)》為先,透過王兵對於工人的紀錄,如何衍生出主題不同的各式作品,回望其創作思維。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
排除預設、反思權力,重探電影的交流可能性──拜訪 2024 年佛萊赫提電影研討會

「研討會主題『To Commune』不僅限於地區或議題的交流,FFS 也希望讓不同媒介與觀看模式在此產生交集。片單中許多作品過往僅於展覽空間循環播放,在類別上更傾向為錄像作品,這次是首度移至影廳與其他影片接連放映,新的組合方式與觀看空間引領出關於策展方法與電影機制的許多討論。」
2024 年佛萊赫提電影研討會,於今年 6 月底在泰國舉辦。本期《放映週報》刊載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團隊成員:林木材、陳婉伶、鍾佩樺共同撰寫之觀察一篇,梳理佛萊赫提電影研討會在首次於亞洲舉辦的交流火花,其中包括跨機構合作的活動籌備,對於放映作品的交流探討,還有跨國研討活動的西方本位反思。請見本篇報導。
閱讀更多
【2024 金馬經典】《莫負今宵》:一代名伶的失語焦慮

「歌劇、異鄉人,是葛洛莉亞史璜生年少時代的關鍵字。它們使得史璜生和 Nella 的形象分野變得模糊,互為彼此的影射,而非單一獨立的存在。由著這重關係,歌劇進一步代指電影,由 Nella 的戲中際遇作為葛洛莉亞史璜生及她周圍的生態之隱喻:大都會歌劇院是好萊塢、馬文.道格拉斯飾演的大都會歌劇院經理 Jim Fletcher 代表的是好萊塢製片;音樂教師、男管家、侯爵夫人則是觀眾的縮影。」
2024 金馬經典影展以「巨星的誕生」為題,聚焦好萊塢黃金時代,以 12 位女性明星為主軸,選映共計 35 部,跨越影史不同階段的個別代表作品。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涵柳評論一篇,透過電影《莫負今宵》,評論 30 年代有聲電影過渡階段,默片女星葛洛莉亞史璜生生涯狀態、戲外生活,如何在明星形象上,與劇中陷入生涯危機的歌劇女伶角色產生呼應,也隱隱成為其代表作《日落大道》狀態之前聲。請見本篇評論。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