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明日之星

專訪金獅獎總策劃吳凡

84
2006-11-23

近年來台灣政府推動電影產業不遺餘力,從拍片輔導金、行銷補助案、跨國投資、相關影視電影節的舉辦到紀錄片推廣,皆可見台灣目前對影視產業的重視和包裝,在提升台灣的影視競爭力的同時,各位不知是否有注意到「台灣的影視教育環境如何?」

電影教育是培養影視人才的第一道閘門,號稱台灣第一老字號的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在暌違三年之後,今年終於在百般困難的環境裡,為各位奉上新人類的新勢力學生影展-金獅獎。金獅獎正式對外公開創辦國際學生金獅獎於1999年,這個孕育李安、侯孝賢的電影科系,以拍底片(Film)為主的電影創作,號稱台灣惟一的底片傳統訓練科系。在台灣影展滿天飛的年代裡,為了台灣與國際間影視教育的交流和推廣,金獅獎再次開張,預計於11月26日至30日在台灣藝術大學國際演講廳隆重登場。

別小看這號稱學生交流的電影節,這可是來自世界各地許多知名電影學校的學生作品,分別從法國國家電影學院、英國國家電影學院、倫敦國際電影學院、德國漢堡大學、波蘭魯茲電影學院、韓國藝術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集結收件而來。本次節目分國際競賽、國際觀摩、台灣學生影視作品競賽類,而電影學校專題部分,有來自波蘭魯茲電影學校和北京電影學院兩大名校的電影作品,國際競賽類將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分別來自法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色列、芬蘭、巴西等傑出的學生電影作品共襄盛舉,節目精采程度作品創意和技術純熟,作品深度甚至超乎一些商業劇情電影的水準,在創意、媒介、題材上,令人驚喜;而停辦三年的金獅獎,也在今年累積了三年的收片成果,觀賞年輕人的創意和想像,今年金獅獎節目精采程度,絕對不下於一般的大型影展。

參展作品類型的多元也是真叫人直呼過癮,有偶動畫、素描、數位等不同媒材的動畫表現形式;在劇情片中,更是類型多元、手法豐富古裝的歐美戲劇和中國式的武俠片到一般的家庭溫馨片、嗑藥青少年文化相關的劇情影片等,這些青年才子們,玩電影的方式花招千奇百怪,在特別另類中更看見了年輕人的活力。

國際和台灣學生競賽類,皆是頒獎制度,換句話說這可是有獎金的喔! 不管國際或國內作品,都是生猛有力,創意無限。國際競賽內有24部作品入圍,預計選出三大獎項。台灣學生影視作品競賽類有15部作品入圍,也同樣選出前三名。備受矚目的是這次國際競賽類作品入圍,台灣有兩部作品分別是《斑馬線上的男人》和《心中的秘密》兩部作品皆屬家庭劇情片,雖是學生作品但都拿得金馬最佳短片的頭銜,而晚輩出手但演出純熟,技術工整之架勢,本土作品也不遑多讓。

本次活動還特別舉辦了一個關於亞洲合作下的台灣電影近況這論壇的討論,在學界和業界的延續傳承上,本次論壇將以《詭絲》與《黑眼圈》兩部影片為討論對象,分別在11/23-11/26在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舉辦為期三天的論壇,從「談台灣電影的亞洲〈國際〉處境」到「台灣青年工作者建言」到華語電影中藝術與商業電影的未來,並進而談兩岸三地台灣、香港、大陸未來電影的發展,皆有深入的討論和介紹。

誰是未來的明日之星,金獅獎將是指標性的風向球。在這裡很難不會發現第二個陳正道、陳映蓉、鄭有傑,底下訪問乃是金獅獎總策劃吳凡與我們分享並介紹金獅獎的歷史和節目內容,放映週報獨家帶你看金獅獎。網站http://www.ntua.edu.tw/~glion

謝謝您接受採訪。請妳先向週報讀者介紹國際電影金獅獎學生電影節的歷史好嗎?

台藝大金獅獎最早是國立藝專影劇科時期就開始的活動,當初是校內活動,算是影劇系畢業生作品競賽,李安導演當初也在金獅獎(以戲劇)得過獎。1997年開始,金獅獎為了與台灣其他各類影視相關科系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交流,擴大為全台灣的影展競賽活動。1999年,台藝大學生沈可尚的畢業作品《與山》入圍坎城影展電影根基單元,當時台藝大電影系的主任曾連榮與陳儒修教授,深感國際學生作品驚人的創意與專業度,為了讓台灣的影視科系學生有更廣更多的觀摩機會,開始有辦理國際學生影展的構想。辦理國際學生影展的計畫提出之後,獲得新聞局、教育部與台北市政府的支持,當年即與台北電影節合併辦理,成為台北電影節活動的一部份。



1999年第一屆的國際學生影展,共有14個國家的86部報名作品,因為與國際電影電視教育聯盟其他會員國的交流、以及來台參展學生的口耳相傳,2000年增為164部,到2004年增加至32個國家、263部,並逐年遞增。金獅獎於1999年開始辦理時,「底片」仍是電影的主流,世界各主要影展皆要求參展作品必須有「影片拷貝」,金獅獎也只接受16mm或35mm的作品。近年來世界潮流所趨,已經將數位媒材視為正式的電影格式,坎城影展電影根基單元也開始接受Video格式,加上為了加強與台灣其他影視相關科系的交流,金獅獎幾度考慮國際競賽開放Video格式。然而,一但開放Video格式,影展勢必將面對三、四倍以上的報名作品,在人力與經費不夠充足的情況下,評審作業勢必費力。參考幾個國際大型學生影展後,權衡之下,金獅獎開始了「台灣學生影視作品競賽」,開放影視科系以「系」為單位,推薦該系優秀學生作品進行競賽。



這些年舉辦下來,最顯著的成果有哪些?



1999年國際學生影展開始辦理至今,不但刺激了台灣電影科系學生作品的進步,更讓學生電影有了國際交流與曝光的機會。1999年至今,台藝大電影系學生的作品入圍波蘭、法國、莫斯科、德國、巴西、阿根廷、韓國、黎巴嫩、以色列等國際影展無數,其中《與山》入圍1999坎城影展、《生日》入圍2002威尼斯影展。



這些在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有好成績的學生導演們,畢業之後也開始在各國電影工業中展露頭角,不但拍攝劇情長片,更在國際上獲獎,例如 《蜘蛛森林》、《花之島》的韓國導演宋一坤( Song, Il-gon )、今年以《Retrieval》一片入圍坎城影展的波蘭導演 Slawomir Fabicki 、以《無間煉獄》入圍今年亞太影展的Thac Chuyen等。台灣部分則包括以《一年之初》一片入圍今年台北電影節的青年導演之一鄭有傑,以及以《十七歲的天空》、《國士無雙》在台灣影壇嶄露頭角的新銳導演陳映蓉等等。


今年金獅獎在節目設計、活動舉辦還有國際學生交流互動部份有些什麼特色?

往年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共計約評選出70-80部左右的競賽與觀摩影片,今年受限於經費因素,僅選取50部影片放映。在沒有辦法以影片(16mm/35mm)拷貝放映、場地偏遠、國際學生來台人數銳減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希望能辦出一個小而美的影展。



今年會來台灣參加影展的有《99歲人生風景》(99 Years of My Life)的導演Marja Mikkonen、《命運與抉擇》(Between X and X)的導演Park, Tae-Young,以及《戰火回憶錄》(Letters of the Great War)的製片Jeffrey Fust等。其中《99歲人生風景》於2004年坎城影展電影根基競賽獲得第二名,《命運與抉擇》的導演是韓國人,他赴波蘭魯茲電影學院唸電影製作,以波蘭語拍攝了這部關於家庭與個人價值之間取捨的影片。



不知道原因為何,但是今年入圍國際學生影展的影片,有許多在探討親子之間的無法言說的微妙情感,包括《風中的秘密》、《斑馬線上的男人》、《探病時間已過》、《命運與抉擇》、《燈塔》、《父親、兒子與兒子的狗》、《蒙娜麗莎》、《家庭寫真》、《娘兒倆》等等。另外曾於2005年女性影展放映的《拍賣貞操》,以及《無法無天》、《成人世界》等,則以青少年為主角,挑戰道德禁忌的界線。

您認為台灣在這麼多國家裡台灣學生的電影作品在主題內容和電影美學上與其它的學生電影相較有何特色?

台灣學生作品與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學生作品比較起來,一直略遜一籌。許多國際知名的電影學校,包括波蘭魯茲電影學校、英國國家電影學校、德國波茲坦-巴貝斯堡電影電視學院、瑞典戲劇學校等,學生作品無論在技術水準、劇本故事,以及導演說故事的功力上面,都非常專業而優秀,甚至比許多劇情長片更好更吸引人。



今年金獅獎的特色是入圍的台灣影片增加,台灣學生電影今年在質與量上都有進步,放影的影片包括同時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的《風中的秘密》、《斑馬線上的男人》(後者同時入圍金馬福爾摩沙影片獎)。台灣學生影片的題材與手法上都更顯創意,其中台灣科技大學的《白鴿》,對比之前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片《賽鴿風雲》,以擬人化劇情片的方式講述賽鴿的故事,非常有趣。另外,從《臥虎藏龍》開始的武俠風也影響到學生電影,今年台灣藝術大學即有一部《埋伏》,是學生拍武俠片的嘗試,有不錯的成績。

最後,請您談談今年的金獅獎選片中,有哪些特別引入注目的專題和影片值得推薦給讀者。

「波蘭魯茲電影學校專題」是繼2003金獅獎後第二次舉辦。魯茲電影學校是波蘭唯一一所全影像、戲劇學校,設有導演、攝影師、演員等科系。魯茲電影學校培養出無數知名導演,如華依達(Andrzej Wajda)、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zlowski)以及贊努西(Krzysztof Zanussi)等。今年除了入圍競賽的兩部影片《命運與抉擇》、《消逝的彩虹》之外,放映6部來自魯茲的電影,其中《開往明天的火車》故事簡單,卻非常有張力。



另外由初審評審推薦的影片有:《兩敗俱傷》、《99歲人生風景》、《娘兒倆》、《龍套》、《蘇菲亞的漫長等待》、《白色床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