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動畫】給母親河的一封情書:複合媒材的實驗動畫長片《群島》

702
2021-10-31

要想用動畫來談論沉重的殖民史,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挑戰,更何況是透過看似毫無線性敘事邏輯的故事,以及超越動畫之外的各種複雜綜合媒材,還設定是一個實驗性為主的動畫長片。如果以媒材特性為考量,動畫本身就無可避免具有娛樂性的功能與既定印象,時而具象的可愛時而抽象的浪漫;亦可以透過嚴肅的、藝術史論述的角度來思考其動畫繪製與雕塑的藝術性表現。然而,這部在台中動畫影展放映,由費利克斯・杜富爾—拉佩列耶(Félix Dufour-Laperrière)執導的作品《群島》(Archipelago/Archipel),卻是在使用各種混合的繪畫材料、風格與技法之外,還加上紀錄片、照片、地圖、當代影片等影像媒材,並經常以疊影的方式呈現,若是不熟悉魁北克歷史的觀眾,絕對是充滿疑惑且完全無法進入動畫帶來的龐大歷史資訊。

 

從存在辯論反思殖民地的重組

一開場就像是母親大地在跟觀眾對話,希望帶領觀眾透過河岸邊的旅程探索周邊群島的歷史,與之對談的是一位男性的聲音,彷彿代表觀眾也代表兒子。兩者不斷爭論「妳不存在」,似乎暗示著被抹滅的歷史,試著脫離時間感,而「群島」空間則是來自人的談論而相對存在的。身為土地與河流來觀察,過去翠綠可游泳的海灘與潟湖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泥濘的河口汙染,大地之母已失去最初的天然純淨。河岸旁四散的島嶼透過地圖重組的影像代表著歷史變遷,消失的島嶼則代表環境與領地的改變。變化過程透過馬、狐狸、物件被淹沒、掩埋,大地之靈從沼澤爬起,雅克‧費倫(Jacques Ferron)在抵抗中去世等手繪動畫,訴說著流動的旅程與叛亂的靈魂就像平行線交織在不同的地區,可能藏在森林中的植物裡。然而,當乾枯的植物長出花苞就像逝去的生命重生,再度燃起希望,但是大地之母依然總在深夜失眠,與自己的記憶對話時也重新思考邊界重組性的問題,被分割的大地就像她失去自我。

無標題

群島上無數的教堂尖塔連結到天空的星座與各個地理位置,用宇宙神祕學的角度來隱喻各城市曾發生的殖民事件,例如朗基爾(Longueuil)曾有叛亂;L'Île-Perrot曾是見證歷史的小鎮與魁北克的心臟;蒙特略被譽為魁北克的巴黎,同時可以講英文與法文,更號稱宇宙第二大法國城。作者透過在紀錄片上塗鴉,試著在過去的影像中重建想像的未來或戲弄過去,隱喻著殖民者在殖民地上的各種建構、描繪與命名。另一方面,作者用伊奴特(Inuit)人所朗誦的族語詩的情節,字幕卻刻意擺在片尾才出現,而非片中直接出現,似乎呈現了加拿大魁北克原住民在經過法國與英國殖民之後的失語狀態,不斷提醒話語權的討論。

除了語言之外,在1759年亞伯拉罕平原戰役的地圖上,防守陣地描繪出幾條動態的紅線,象徵著戰爭的火光也象徵著英國與法國在魁北克原住民的場地上交會,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與未來。如果從國際貿易與殖民掠奪的角度而言,作者透過影像呈現女性進入紡織業的工業化生產鏈,男童與男人被迫外移打工,上船之後航向河邊群島的各農田進行土地開發,徹底改變魁北克的命運。

 

宗教、靈性、女性與現代性發展

當時的蒙特略號稱教堂之都,信念與靈性是生活的中心,文化上傳承古文明與殖民國法國的傳統,紀錄片裡白天的教堂刻意畫上霓虹燈效果代表信仰的光,切換到夜晚喧鬧霓虹招牌燈光則代表文化植入與現代文明的光,看似可愛的畫面從傳統信仰與文明連結到現代生活的靈性光輝訊號燈。這些現代都市開發直接衝擊到森林裡的野狼靈魂,而觀眾乘著現代化後的列車跟著大地之母探索附近漸漸消失的鄉村,就像跳水游泳的人在河裡探索沉默的土地或歷史,亦即在河裡閉上眼迷失在群島的大地之母。影像接著突然來到L'Assomption市的地圖,從教堂的兩個塔頂十字架出現女性升天,也指涉市名在字面上具有聖母升天的寓意,連結到性、快感、愉悅以及對地心引力的抵抗,超越一切的發抖並失去自我,達到深奧的信仰。

無標題

除了教堂,博物館的建立與博物學的梳理,以法國殖民時期的系統重新建立對原有居民與文化土地的認知,重新設定傳統原住民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靈性生活。群島上的原住民慶典與舞蹈被模糊的畫面掩蓋,取而代之的是摩登法式穿著,看不見的歷史猶如破碎的家鄉,色彩繽紛的舞蹈連結歷史幽靈的昇華,類似被大屠殺之後的想像,升天象徵著靈性昇華,卻同時出現聖母哀悼基督的雕像,如同大地之母哀悼土地上的子民。鄉村紀錄片隨處可見十字架墳墓與耶穌雕像,強調原住民祖靈、薩滿、萬物有靈等當地信仰的改變,母親河轉變為聖母,許多景點也以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代表人物命名。

影片一直強調大地之母不存在,是對話或是自言自語,如同細胞鏡像分裂或是精神分裂的影像,大地之母曾激動的表達群島上不可遺忘的悲傷,不是鄉愁,而是回歸自我的忠誠。

航行在這條河上的幽靈船,體現整個省的縮影,法國的到來讓整個城市以法語、英語溝通,漁業作為生計來源,作者用塗鴉線條描繪影像與地圖,就像是對土地與空間線條的重新繪製,從鄉村自然到河岸都市化,現代化的過程許多人被屠殺或飢荒而死,都是因為追求速度及慾望造成的迫害。列車高速移動代表現代化與時間前進,進而大量成為棉被、地毯、手工業的產地,卻成為來自母親傳承給女兒技法的傳統,居家藝術的精神性一詞成為反諷,大地之母以女性的角度透過對祖母的回憶批判此手工業的壓抑與艱辛。

無標題

不僅是人,動物也受到影響,現代的海岸懸崖影像對比過去充斥海鳥迴旋的影像完全不同,海鳥已大量減少築巢,旁白廣播著推銷此地的迷人商品與手工製品,讚揚工業化的城市與煙火秀等,對照自然生態棲息地破壞的影像,諷刺地對遷徙的鳥說一帆風順。這些戰爭、花火就像大地之母的一場夢,卻發生在她的身體上,而女性身體用來孕育後代滋養大地。最後仍不斷爭論「妳不存在」的辯證是相對的定義,作者認為空間不會定義我們,是我們的行為決定了空間的存在。就像狼與蛇代表物種之間的鬥爭與奪取,如宿命般的神話彼此吞噬與結合,或許蛇代表外來者而狼代表原住民,兩者互相攻擊後依然兩敗俱傷,這些行為決定了事件與空間的重新定義。

如何將複雜的故事透過淺顯易懂的概念傳遞給觀眾,永遠是導演最重要的課題,結合真實地理與歷史的想像私密日記,用大地的雙眼看著人民,手繪、合成、拼貼、文字塗鴉、紀錄片、立體模型、攝影等媒材的使用,就像是群島熔爐的大雜燴,各說各話而雜亂無章。整體節奏跳躍讓人抓不到邏輯線,又同時有文字、影像、語言,文字塗鴉太多進而擾亂視聽覺,結局還不斷以大地之母的口吻強調放棄所有與語言圖像並專注在想像力。反而讓人感到資訊量過多且節奏煩悶,令人懷疑是否影響觀眾的吸收程度,或許就像記憶、歷史與被殖民後的自我認同錯亂,也就像片尾所強調的,這是一段未完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