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許鞍華《黃金時代》
楊德昌電影《一一》裡,男童洋洋拿著照相機只拍攝別人的後腦袋,拍攝對方看不到的部位。2015年2月3日晚上8點到2月4日早晨8點,我熬夜一場戲一場戲、甚至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研讀許鞍華電影《黃金時代》,累得差點「過勞死」,生了一場大病。既然自己film review的深度、廣度遠不如各家各派,何不乾脆寫些異於常人的獨家版本呢?
《傾城之戀》與《今夜星光燦爛》(或者加上《胡越的故事》)雖非許鞍華導演生涯中最好,卻是我的最愛。迷戀的理由也許很個人,未必有說服力。因為張愛玲的小說傑作,因為周潤發扮演范柳原,謬騫人扮演白流蘇,所以喜歡《傾城之戀》?因為我跟許鞍華都關切社會運動、學生運動,所以《今夜星光燦爛》深得我心?雖然找了台灣大右派、幾近蔣氏王朝保皇黨的林青霞來主演(而林青霞確實演得不錯),或因為邱剛健的劇本與周潤發的演出,所以難以抗拒《胡越的故事》?
別人或許會好奇,探索中國女作家蕭紅(以及男作家蕭軍)生平的《黃金時代》與取材華人女作家張愛玲文學著作的《傾城之戀》,許鞍華比較喜愛哪位女作家?我的興趣卻是范柳原跟白流蘇若即若離的愛情讓白流蘇焦慮著急,二次大戰轟炸毀城卻陰錯陽差成就了這段戀情,恰似蕭紅欠了一大筆債,將要被債主賣到青樓娼家卻多虧一場洪水淹沒了哈爾濱幫她脫困。天災人禍,原本民不聊生,卻居然讓人受益,何等荒謬,何等辛辣,但是啊但是,C’est la vie!
或許我跟許鞍華都有人格分裂或雙重自我或認同牽扯。許鞍華的父親是華人(而且是中國國民黨幹部),母親是日本人(可記得她半自傳的電影《客途秋恨》?)許鞍華會不會有著類似李香蘭/山口淑子在中國與日本的拉鋸掙扎呢?而我,幼年被我爸罵「小共產黨」,青春歲月被我舅像我爸媽告狀是「台獨」……《黃金時代》的擺盪與抉擇是多重的。
中國左派作家田漢作詞的電影《夜半歌聲》主題歌冶革命理想與兒女情長於一爐,兩造果真可以兼容並蓄,沒有衝突、毫無牴觸嗎?《黃金時代》裡的左派作家金劍嘯在齊齊哈爾遭日本人殺害,另一位作家老黃失蹤;左派作家舒群跟新婚妻子被國民黨逮捕,甚至妻子娘家所有成員也遭殃。這樣鋪陳歷史正合我心,許鞍華沒有為任何一方粉飾,蔣介石滅九族的手段只會比他所醜化的滿清、日本軍國主義、中國共產黨更狠毒更殘酷。許鞍華也沒有為共產黨塗脂抹粉,反而思考了作家(與文學),究竟是為社會而藝術、而服務?為人生(個人、自我)而藝術?為藝術而藝術?出之以複雜的辯證。蕭紅(湯唯飾演)傾向個人創作高於革命情懷;蕭軍(馮紹峰飾演)比較擁抱親自上戰場而不願在象牙塔白日夢「百無一用是書生」;丁玲(郝蕾飾演)則是身體兩種力量在撕扯較勁:「我的血脈注定了我作家的生活,可是我的靈魂滾動著一個戰士的激情。」許鞍華顯然向蕭紅傾斜,但見蕭紅傾訴:「他們認為我的小說不行,無非我沒有按照他們寫法來寫。但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就該有各式各樣的小說。」我想起文化評論學者吳其諺生前說過同樣紅旗飄揚,貝托路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導演《1900》時顯得肯定、昂揚、充滿期待與熱望,後來《末代皇帝》文化大革命場景中的紅旗令人疑惑、徬徨,連他自己都流露恐懼、失望。許鞍華讓我感到《今夜星光燦爛》裡的勇,到了《黃金時代》並沒有把中國左派照單全收,有勇但非無謀,對藝術形式與創作比較接近台灣的陳芳明與李喬(或者加上邱剛健),而非陳映真對於某種意識形態的過度擁抱。
所以,蕭紅自稱「在日本,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閒,這真是黃金時代」,等於打了中國(無論國民黨或共產黨)一個耳光,卻又補上一句「是在籠子裡過的」,諷刺了日本也非淨土聖地。全片我最喜歡的兩處,一是室內蕭紅獨白說左派文人被(蔣氏王朝)捕,屋外漫天砲火而房子震動,令人絕倒的寫實與象徵隱喻的超現實一體兩面。另一回是作家魯迅(王志文飾演)說起「孩子偶然看看是有趣的,但養起來,整天在一起,真是麻煩得很。」這或許說中了既在乎兒童權又狂熱自己的創作而不想生小孩的我,以及許鞍華、張愛玲、麗莉安.海兒曼、田納西.威廉斯、王文興、李昂的共同心聲。魯迅拿錢濟助蕭軍、蕭紅,讓我想起胡適始終受到張愛玲、彭明敏、李敖敬重的理由。蕭紅,甚至讓我聯想到台灣的謝雪紅。
李檣的劇本揚棄鎮定某人(別人或蕭紅)的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一貫敘事,而讓眾聲喧嘩,經由蕭紅的弟弟張秀珂(凌正輝飾演)與眾多作家與文學評論家(朱亞文飾演端木蕻良、王紫逸飾演張梅林、丁嘉麗飾演許廣平、黃軒飾演駱賓基……)面對鏡頭現身說法(媲美雷奈《廣島之戀》、費里尼《羅馬》等「假紀錄片」),取材蕭紅、蕭軍與各作家文學文本,故意用文壇各家斷簡殘篇拼湊不完整的、有時彼此衝突的、有多種可能性的蕭紅塑像。(所以海報設計是作家的一支筆尖,呼應雷奈電影《天意》的海報)類似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既控訴了政治迫害,更自我鞭策省思了人性。
我學生時代,有外校左派男學生是茅盾書迷,用21世紀的說法,他是茅盾的粉絲。我也讀過茅盾幾本著作,他見解確實犀利。但他故意用「矛盾」的諧音,卻改用中文真正有的姓氏而做成筆名「茅盾」。我在《黃金時代》末尾演員名單看到有人扮演他,但不知電影中他何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