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光芒後的面容:《夢露謎情》
由法國導演傑霍‧烏斯達許-馬提歐(Gerald Hustache-Mathieu,《四月之戀》)編劇執導的《夢露謎情》是部融合懸疑與喜劇風格,向好萊塢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致敬的影片。至今,瑪麗蓮夢露逝世已將屆五十年,她的一生是一部傳奇,而她離奇逝世的原因更是世紀謎團。半個世紀之後的今日,本片透過巧妙的劇情設計,以一名法國小鎮女星從發跡到過世的故事,遙相呼應並緬懷夢露看似光彩奪目卻崎嶇的星涯。
推理小說作家羅素(尚保羅盧非飾)來到偏遠法國小鎮慕特接受親戚遺囑的宣讀,卻遇上了一生難忘的經歷。雖然他發現自己繼承親戚葡萄莊園的美夢落空,但卻被小鎮的一起突發事件吸引了注意力:有人發現當地名星「坎蒂絲甜心」(蘇菲關東飾)的屍體被白雪深埋在法國瑞士交界的「無人地帶」──一個兩國都無管轄權的中立區。法國警方很快地以自殺宣布結案,但一心想要寫出曠世傑作卻苦無題材的羅素,卻發現事件之中有許多離奇之處,因而決定以坎蒂絲之死作為下部小說題材。在蒐集資料、拼湊坎蒂絲人生的過程中,他發現坎蒂斯生前複雜的人際關係使得死因顯得並不單純;同時,他更發現坎蒂斯的人生和瑪麗蓮夢露的星涯有諸多的相似之處。
《夢露謎情》的劇情簡單通俗,節奏明快,就像排在書店入口第一排的暢銷推理小說一樣,如果你喜歡這類的書籍,相信你應該也會喜歡這部電影。它的敘事方式也很特別,本片的劇情雖然是透過主角羅素推動,而女主角坎蒂絲在影片一開始便已過世,但她的意識卻透過旁白時不時回應主角在影片中的行動,這樣帶著些許後設的意味的敘事方式也讓本片看來饒富趣味。除此之外,烏斯達許-馬提歐在前作《四月之戀》與更早的幾部短片中,皆以輕鬆浪漫的喜劇風格見長,他也將這樣的元素融入這部本片。不,應該如此說,他的創作風格不只為這則偵探故事賦予幽默的筆觸,本片表現最亮眼的地方,不是在懸疑的黑色電影氛圍,而是烏斯達許-馬提歐的強項,也就是描寫人物境遇的部分,不論是坎蒂絲矛盾脆弱的內心世界,或是羅素對成為大文豪的夢想從執著到釋懷的心境,他都能以輕鬆卻不失深刻的方式呈現。而懸疑片的類型元素,例如主角遭到陰謀算計、死亡威脅等橋段,在本片中反倒像是例行公事,沒有太多著力的空間,有些線索上的巧合則被過度強調,反倒稍顯突兀了。
或許《夢露謎情》不能簡單地被歸類成偵探片,因為比起一般懸疑片聚焦描寫主角抽絲剝繭的辦案過程,本片則著重在重塑被害人的過去。而對坎蒂絲的刻畫,烏斯達許-馬提歐拿捏得十分恰當,坎蒂絲的經歷猶如夢露的翻版,但導演在塑造此一角色時,並不是一味豔俗地消費夢露的美艷,相反的,導演清楚劃分出坎蒂絲的公私領域,在公領域下,導演非常節制地使用裸露鏡頭,讓坎蒂絲在鏡頭前小弄風情,不讓美色模糊了影片的焦點,因為性感只是坎蒂絲賴以謀生、得到眾人喜愛的工具。他更重要的工作是讓觀眾看到坎蒂絲在私領域裡內心的脆弱與矛盾。因而,透過旁白與回憶,導演拼湊出這個小鎮寵兒內心的強烈自卑與缺乏安全感。我們更能看到坎蒂絲身為性感尤物的可憐之處:男人們視她為玩物,無不想佔有這玲瓏有緻的肉體。在一場拍攝月曆的戲裡(當然這又是另一個夢露生涯的指涉),導演將這樣的可憐之處描寫得最為深刻:相對於坎蒂絲點到為止的性感,男人們對於她的慾望則顯得十分露骨,毫不避諱。坎蒂絲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卻得不到一份真情,只能在一場場愛情遊戲之下苦苦尋覓真心待她的男人。
《夢露謎情》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烏斯達許-馬提歐在劇情中所置入的指涉元素。其一是對瑪莉蓮夢露生平的指涉,導演在本片之中藏入許多呼應夢露生平的線索和符號,本片法文片名「Poupoupidou」與英文片名「Nobody Else but You」都是出自瑪麗蓮夢露名曲〈I Wanna be Loved by You〉的歌詞之中;影片之中不斷出現的數字「5」指的也是夢露生前最愛的香水;此外坎蒂絲住處牆上掛的童年照片,也是另一個連結夢露生平的線索。另一種指涉則是文本的自我指涉。《夢露謎情》的故事所述說的就是一個作家尋找故事的過程;而羅素在劇中對於自己通俗的寫作風格從不認同到釋懷,則似乎是電影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摸索創作風格時的心境寫照。
兇手的真面目當然是偵探故事不可或缺的一環,誰殺了坎蒂絲甜心,還是要留給各位進戲院揭分曉。但是對於羅素和這部電影而言,兇手的身分似乎不再是這則故事的唯一焦點;走下亮麗舞台、卸下妝容之後的坎蒂絲/夢露,到底有幾個人真心在乎、認識,反而是更令導演/主角著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