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卻回味無窮的愛:《人神之間》

303
2011-04-15

今日,穆斯林(回教徒)在全球媒體的報導之下,幾乎快要成為邪惡的化身:一波波名為聖戰的恐怖攻擊、暴動,隨時威脅著歐美、東南亞國家平民的生命。而基督教世界則被塑造為正義與和平的化身,對抗邪惡的暴徒,但他們對於伊斯蘭教文化充滿了敵意,無法和平相處。日前在法國才有一名回教婦女因為不願摘下面紗,而被逮捕審訊;稍早,美國更有某位激進的牧師於講道時,公開撕毀可蘭經,並因而引起中東數起暴動示威活動。在報紙上、電視上,穆斯林與亞伯拉罕的子孫好像就該永遠水火不容的敵人。相較之下,2010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得主《人神之間》(Of Gods and Men)所取材1996年阿爾及利亞境內法籍修士為了守護伊斯蘭村民而遭激進份子脅持殉道的事蹟,則顯得格外高貴。



但是《人神之間》為觀眾展示了和平的最佳典範,本片所傳達的精神超越了宗教藩籬,更像是宇宙永恆的真理。片中的修士們隱居於穆斯林村落的一隅,但他們和村民相處融洽,更不吝於參加村民慶生祭典。院長克利斯汀(藍伯威爾森飾)更通曉伊斯蘭教義,可蘭經和基督教聖書靜靜地一同躺在他的案頭,供他研究神學時隨手翻閱。而村中的長老也和修士們相處融洽,時常一同商討大事。神父與祭司如同兄弟般的敬愛彼此,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先知話語中最重要的教義。



但《人神之間》的導演札維耶波瓦(Xavier Beauvois)並沒有用光鮮華麗的外衣包裝推銷這則訊息,在波瓦安排下,節奏平緩的《人神之間》以樸實無華的樣貌,呈現修士們恬淡規律的隱世生活。導演也不刻意以著墨恐怖行動的來堆砌懸疑、危機感,而是細膩地專注刻劃八位修士的心境轉折。但是他也沒有將這八位修士塑造成英雄,而是與你我無異的凡人,在生命受到強大的威脅之下,掙扎,恐懼,疑惑,絕望。但是,透過一遍又一遍的聖歌、禱告、與日常服事,他們漸漸地在其中找到救贖。而這些日常操課不但是他們堅貞信仰的象徵,同時將情節分成幾個不同的段落。《人神之間》的劇情結構有如一齣希臘悲劇,一幕幕修士們頌唱聖樂的場景就如同希臘劇場中的歌隊,他們以向上主呼求「開啟我們的雙唇,我的口將傳揚祢的讚美」的經文揭開電影的序幕,並在每一個段落之間以不同的聖歌作結。透過在日復一日的操課找到來自信仰的力量,原本意見分歧的眾人,才決定一同留守這間修道院。但就像是院長克利斯汀所說的,他們的決定並非想當個英雄,而是出於愛與忠誠,這是他們對於穆斯林村民的愛,也是回應了耶穌基督的愛。



因而,影片尾聲眾人的晚餐則像是耶穌上十字架前的最後晚餐,但他們用餐時聽的不是聖樂,而是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天鵝湖》,樂曲中時而悠揚喜樂、時而沉重悲愴的旋律似乎為他們此段時間內心的掙扎、煎熬下了最好的結語,而鏡頭則隨著每段樂句越來越貼近眾人的臉龐,到最後變成只剩下雙眼的超大特寫,眾人的神情也從沉思、疑惑,隨著樂句進行越來越發堅定。柴式名曲在此一幕中運用得絕妙,讓人不禁深深佩服導演的巧思。



《人神之間》雖然就像是位身著粗布衣的僧侶,而影片中文雅精煉的聖樂歌詞對於對基督教經典不熟悉的觀眾而言,理解上可能會有點吃力,而教士們的內心掙扎則是在承平世代中許多人較難同理的,因而,在影片結束的當下,可能無法立即有深刻的體會。但是它就像一顆酵母,在影片結束之後仍然在我們心中慢慢地發酵,越是細細地咀嚼,將越會發現它的高尚、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