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大戰:《大夢想家》
462 期
2015-03-04
1964年時,華特迪士尼影業推出了《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將真實人物與卡通融為一體,加上活潑的歌曲、輕快的舞步,迅速擄獲當時大人小孩的心,一舉將影壇青澀女星茱莉安德魯斯推上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領獎台。
《歡樂滿人間》的靈魂人物瑪莉波萍絲(一位撐著雨傘從天空翩翩飛來的保姆)深植人心,自電影大賣,瑪莉便成為西方世界裡最完美的保姆形象。然而,《歡樂滿人間》的製作過程不若電影劇情輕鬆愉快,從華特迪士尼與原童書作者P. L.崔維斯女士談版權的過程,乃至《瑪莉波萍絲》一書的誕生背景,都有段鮮為人知的心酸歷史,而這也是《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一片試圖要呈現給觀眾的血淚過程。
《歡樂滿人間》一片的誕生來自於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承諾,而這位父親就是帶給大人小孩無限歡樂的華特迪士尼。為了將小說改編成電影,迪士尼與P. L.崔維斯女士展開一段長達二十年的版權談判,到了1961年,事情終於開始看似有了轉機。
場景來到1961年的倫敦,P. L.崔維斯與其經紀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吵。經紀人羅素先生嚴肅地解釋,崔維斯女士的小說從甫出版的風靡走紅已漸漸退燒,由於版稅收入有限,崔維斯女士得另尋它法增加收入,否則將陷入破產危機。此時此刻,羅素先生建議崔維斯女士考慮讓渡小說版權給迪士尼,那是當時看似避免破產的最佳選擇。
崔維斯聽了此話後勃然大怒,除了因生長背景讓她從小就厭惡金錢的商業銅臭,她也了解迪士尼一向喜歡在電影中呈現溫馨、歡喜的劇情。而瑪莉波萍絲就如同崔維斯的寶貝小孩,此角色的意義與內涵並非只有表面上的一團和樂,而是摻入大量的兒時回憶與旁人不解的苦衷(即便多年來崔維斯一直不願意承認本書對她的個人意義),將瑪莉波萍絲交給迪士尼的下場恐怕除了會慘不忍睹,賣出版權等同於出賣自己的靈魂。崔維斯說:「I know what he's going to do to her. She'll be cavorting and twinkling, and careening towards a happy ending like a kamikaze!」在本句中,「cavort」是「蹦蹦跳跳」,而「twinkle」則是「輕快跳舞」,兩者都意指瑪莉波萍絲會被迪士尼改成開心雀躍的女主角,而這樣試圖將小說改成歡喜大結局就像日本神風特攻隊(kamikaze)一樣,雖能有果效地達成任務,讓觀眾愛上電影,但因此背離原著的精神,是幾近悲劇的犧牲方式。
雖然崔維斯強力反對,然而個性再執拗如她,也得向現實困境低頭,她一再向經紀人確認「I have final say.(我有最後決定權)」後,搭上飛機前往電影的搖籃──美國洛杉磯。
下了飛機的崔維斯對於美國的一切都嗤之以鼻,無論是氣候、空氣的味道、健談熱心的服務人員、及友善的迪士尼公司員工……等,也許是打自心底對此事的厭惡,抑或是長年住在英國而習慣的英式禮儀,對崔維斯而言,洛杉磯就像噩夢般揮之不去卻又無法逃離。
當崔維斯初見迪士尼時,兩人的對話旋即轉到這20年來的版權問題。迪士尼對崔維斯說「I gotcha.」,表示20年的苦等終於要在崔維斯此次的來訪中結束了,懸在心頭的心事終於又了一樁。而崔維斯的回應也十分有趣,她說:「Mr. Disney, if you have "dangled," it is at the end of a rope you have fashioned for yourself.」在回應中,「dangle」的意思表示「掛心」或一顆心「七上八下」的不安之感,就像懸吊的繩子,不停擺動。崔維斯巧妙地把「dangle」一字跟「rope(繩子)」做出連結,認為迪士尼若一直覺得此事懸掛在心,那麼這條讓他忐忑不安的「繩子」(引申為不安的原因),也是自找的(「you have fashioned for yourself」繩子是自己做的)。
崔維斯認為即便她已多次明確地表達拒絕的心意,迪士尼仍為了版權苦苦相逼20年,這折磨帶來的痛苦,自己承受的程度是更甚於迪士尼的。崔維斯說:「I feel corralled.」,「corral」的意思是「動物被圍捕關進畜欄」之意,與迪士尼一開始說「I gotcha.(我逮到你了)」有呼應之意。崔維斯用了如此重的字,再度申明自己有多麼厭惡交出小說的版權。
經過一波三折,眾人開始了解崔維斯在《瑪莉波萍絲》一書中注入甚多私人且沉痛的兒時回憶,是有關崔維斯幼年與因酗酒而早逝的父親間糾結的情感。電影製作團隊做了許多努力,漸漸讓崔維斯滿意,但由於電影製作過程中,崔維斯發現迪士尼不顧她的強力反對,硬要在電影中加入動畫片段,盛怒之下回到英國,而迪士尼則大老遠追到英國,向崔維斯表明心意,告訴她《歡樂滿人間》並非「another brick in my kingdom(只是迪士尼王國的另一塊磚)」。迪士尼與她交換了自己兒時的沉痛記憶,安慰崔維斯《瑪莉波萍絲》的精神將會被保留在《歡樂滿人間》,而世人將永遠記得這部作品,並隨之歡笑流淚。
迪士尼終究是成功了,但根據日後崔維斯的訪問中,她仍對此片不甚滿意。而在本片中,一如迪士尼讓《歡樂滿人間》有個改編後的歡樂結局,迪士尼影業再度賦予《大夢想家》個圓滿的結局。但事實上,迪士尼並非像電影中那樣處處禮讓崔維斯,他更沒有像電影結局那樣大老遠追到英國只為了取得版權(因為版權已在製作過程中取得了)。
在電影結尾,迪士尼對於電影改編一事說了這麼一段話:「Because that's what we storytellers do. We restore order with imagination. We instill hop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因為這是我們說故事人做的事,我們用想像力重建秩序,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燃起希望。)」這是迪士尼的信念,是迪士尼致力於在電影中讓所有不完美臻至完美的原因。在2014年,《歡樂滿人間》即將歡度50週年,而迪士尼先生與崔維斯女士皆已含笑九泉,《大夢想家》用美好的方式呈現迪士尼先生與崔維斯女士的對作品的努力,用本片紀念兩位為了讓理想而鍥而不捨的精神。若不是《大夢想家》,世人應該鮮少知道美好又歡樂的《歡樂滿人間》背後,究竟藏有多少美麗與悲傷,而這半世紀前的往事,將隨著本片再度打動曾經愛上《歡樂滿人間》的觀眾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