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歸-六堆常民紀錄片影展」延續客家六堆的生命歷程
|
莊益增《祖堂重建的推手》
圖/南方影像學會 |
由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所主辦,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承辦的「來歸-六堆常民紀錄片影展」,目的是藉由社區影像在的再現,重新挖掘隱藏在鄉間角落的各種客家生活樣貌,引導出農業、移民、青年返鄉、女性、自我認同等議題。從2008年至今,已經完成了二十部紀錄片。其中不乏紀錄片界的能手,包含曾以「無米樂」、「牽阮的手」勇奪國內各大影展首獎的莊益增、顏蘭權導演等人。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即將嶄露頭角的新銳導演,透過他們獨特的創作風格,為影片增添許多可看性。
這些影片將透過巡迴影展的方式放映,包括「食飯傍電影」的六堆地區放映、「看戲打嘴鼓」的都會地區放映。除了讓許多小人物的故事被看見,也藉由更廣泛的放映觸角,讓許多在外的客家遊子能夠從影片瞭解故鄉發展的現況,同時也讓觀眾知道這些靜謐的鄉間角落同樣有著蓬勃發展的潛能與生命力。
|
「食飯傍電影」新埤鄉放映現場。圖/南方影像學會
|
在本次的影展影片中,導演們藉由紀錄片的形式,挖掘了高屏地區最早的客家人聚落。二十部影片,二十個小人物的故事,縱使少了喧囂的激情和英雄式的傳奇,卻用最質樸寫實的方式,為台灣特有的族群文化找到專屬的位置與記憶。在這些記錄影像當中帶我們認識的不只是六堆最傳統的客家文化,更多的是該地居民的生活感所帶來源源不絕的活力與希望。
我想我們必須脫離城市本位的思考模式,在靜謐的鄉里中才能找到生活所刻鑿出來的人文況味,這絕對不單純只是客家傳統文化那麼的刻板與單一。在歷史上,六堆是客家人為了抵抗閩、粵相爭等外來亂事,依照所在地理位置所組成的民間自衛組織;時至今日,自衛的需求已不復存在,六堆成了代表客家精神的群體聚落。而六堆的客家精神並不停留在歷史的紀錄之中,就像所有的台灣族群一樣,它隨著時代的變動,不停的為自己注入活水,加入新的元素。於是,我們可以在《畫・家》中看到來自菲律賓與中國大陸的新移民,用畫畫的方式為客家村開啟與藝術的對話;《行入客家-邱玉雲與剪紙》一位嫁入客家的閩南新娘,將失傳的客家剪紙手藝傳承下來;《樂現‧樂仙》來自廣東的獨居老婦,發揮客家的硬頸精神展現生命韌性;甚至,《Una是客家人嗎?》是一位原住民部落的布農族男子,如何踏上尋找
|
馬躍・比吼《Una是客家人嗎?》
圖/南方影像學會 |
客家母系血緣的尋根之路。當然,這一切依舊奠基在六堆所代表的客家傳統之上,客家人勤奮儉樸的性格,以自己堅韌的文化傳統為傲,他們努力的在外來強勢文明的洪流之中,為自己族群的精神留下遺產,化為藝術作品、祖堂建築、手染服飾、手作紙傘等各種傳承的文化印記。
然而,不管你是不是客家人,這些寫實的紀錄片影像都會給人一種親切的台灣印象。我們多元的族群組成與文化特色,在搖籃的小島上不斷成長茁壯。這些持續流動的生命故事,守著歷史所給予的信念與價值,才能擁有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如此一來,我們所描繪的未來夢想藍圖,正踏穩根基穩健地實現著。
來歸-六堆常民人物誌巡迴影展:5/4~6/30
影展官網:http://www.south.org.tw/6dui/index.html
影展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6dui6d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