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恐怖片更叫人恐懼的現代寓言-麥可漢內克
出生於德國慕尼黑,成長、求學於奧地利,並於奧地利電視台開展導演事業的麥可漢內克,在一般的觀眾接受度和評論界中可謂毀譽參半。毀的部分在於,他的作品是如此地挑戰觀眾的忍耐限度;1997年,《大快人心》(Funny Games)在坎城影展放映時,許多觀眾無法忍受故事發展而中途離席,其中包括大導演文‧溫德斯。但同時學者、評論界對於漢內克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漢內克在美學形式上乍看之下並無特殊之處,但是他對電影媒體的自覺以及觀眾心理的運用,使得他的作品能夠刺激觀眾思考,並且以電影與社會文化理論對話。我以觀眾的心理觀賞漢內克的作品,往往是一種自虐的選擇;明知看完他的作品之後,那種無以名狀地異樣感甚至恐懼將會持續好一陣子,但經過心情的沈澱、甚至反覆觀看之後,發現他的作品內容是如此地豐富,可以與其進行各種思辯的對話。
漢內克的電影並不直接呈現暴力場景,但是他的故事背離常理、拒絕任何妥協,更別提是否願意給予觀眾一絲快樂結局的可能性。暴力與中產階級家庭是漢內克的電影最常處理的議題,尤其在奧地利國內拍攝的四部作品期間。除《大快人心》外,尚有”冰河三部曲”(The Glaciation Trilogy),漢內克表示這三部作品在於傳達奧國境內社會家庭情感的凍結,其中最容易取得的是《班尼的錄影帶》(Benny’s Video)。《大快人心》是漢內克首度在商業及評論界獲得成功的作品,但接下來由於奧國境內電影產業之不景氣,他接受法國女星朱麗葉畢諾許的邀請、接受法國資金,開始拍攝法語發音的影片。他也矢志將自己作品的眼界拓展至歐洲的普遍現況,《巴黎浮世繪》(Code Unknown, 2000)、《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2001)、《惡狼年代》(The Time of the Wolf, 2003)、《隱藏攝影機》(Hidden, 2005)等,便是他將事業重心轉往法國後拍攝的作品,主題內容上也與前期有明顯不同。其中《惡狼年代》的劇本早在《班尼的錄影帶》之前便已完成,但苦無資金開拍。故事講述一中產階級家庭到鄉村別墅度假時,意外發現小屋已被當地避難居民所佔據,對方甚至開槍射殺了男主人,帶著一雙兒女的母親(伊沙貝雨蓓飾演)奮力在鄉野中求生存。這部啟示錄作品預視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無所不用其極求生的人性。
《大快人心》Funny Games
基本上,這部片的中譯片名實在有些莫名其妙,整個故事大概只快了壞人的心;英文片名則是片中兩個惡棍口中所稱的遊戲-實則是毫無理由地殺害度假家庭。這部片的劇情架構十分單純,一家三口外加一隻狗到湖邊別墅度假,行李才剛安置妥當,就有兩名號稱鄰居的年輕男子上門,假借借雞蛋、玩賞高爾夫球桿等叫人無法拒絕的禮貌性請求,開展以殺害全家為最終結果的殘酷遊戲過程。導演當然不忘給觀眾一些誘餌,讓小男孩、甚至母親一度有逃脫的機會,一家之主-父親-倒是從一開始便斷了腿成為最無力反擊的受害者,但最終一家四口都慘遭殺害,甚至在故事的最後,殺人者回頭向攝影機/觀眾眨眼微笑,進行下一個家庭殲滅遊戲。如果導演只是純粹惡意地想要刺激觀眾,使我們坐立難安,甚至像大導演一樣拂袖離去,單純這個故事就能達到目的。但漢內克想要作的絕對比單純的感官、心理、道德層次的刺激多更多。
注意電影的一開始,攝影機的俯瞰角度拍攝高級房車拖著私人帆船,穿梭在靜謐的林間道路,搭配悠揚的古典音樂,和男女主人相互考較的歌劇曲目,多麼叫人欣羨的上流生活;忽然間,黑幕字卡以及嘈雜鬼吼的龐克音樂打斷這一切美好,導演對作品的獨裁宰制權力表露無遺。漢內克不是不顧觀眾的感受,正是他深切瞭解一般觀眾的觀影反應模式,將之轉化為建立作品自身論述的助力之一。看到一個無辜家庭受害,觀眾都希望他們能夠逃脫,壞人最終會得到懲罰,或者至少過程中可以施予報復;在女主人拿起獵槍射殺了其中一個壞人時,觀眾心中積壓已久的憤恨終於稍稍得到抒解,但令人髮指的壞人/導演卻拿起遙控器將故事倒轉從新改寫結局!在這一刻,你感受到的是加倍的憤怒?抑或是”終究這只是個故事”的如釋重負?漢內克對電影媒材的反身指涉拆解了影像虛構的真實,正如同他選擇避開直接的暴力場景(試想你能忍受看到小孩被槍殺嗎?),煽情、誇張、渲染情緒從來不是他的目的,在以理性為所有秩序依歸的現代社會中,毫無來由的暴力傷害超越心理學可解釋的範圍,遠比可指名的各種犯罪原因,如瘋狂,更叫人恐懼。
《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聞名國際的老中青三代法國女星代表可能是凱薩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維吉尼亞拉朵嫣(Virginie Ledoyen),但伊沙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是我心目中最棒的法國女演員,(歐容的《八美圖》(8 Femmes, 2002)集結了當代法國一線女星來個演技大車拼,想要一次將法國女星精華盡收眼底,此片不容錯過。)她在本片的演出可謂直觸觀眾最敏感脆弱的神經,也以本片獲得2001年的坎城影展、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伊紗貝雨蓓有一種外表極度壓抑冷酷、內心卻敏感激烈的特殊氣質,在好萊塢女演員中可以與之媲美的,在我心目中算是朱麗安摩爾(Julianne Moore),但她較為柔軟甚至楚楚可憐,雨蓓有一種近乎變態的堅硬氣息,當然這都是談論銀幕形象。
《鋼琴教師》若是一言以蔽之,是個受父親的瘋狂、母親的強烈控制欲而自我壓抑至變態程度的鋼琴女教師,和俊美的男學生談了一場失敗的戀情,最後以暴力傷害作結的悲劇故事。但這不僅僅是個愛情故事,或者變態的慾望如何不被社會常規理解的愛情所接受;這是一對男女,透過愛情逼視自己的情與欲,在試圖靠近彼此的同時,毫不保留地展露出最私密的自我,從中驚覺美好夢想的幻滅以及自身的醜陋。將視野放大至社會文化對愛慾的制約與規範來看,雨蓓飾演的女鋼琴家最喜愛的大師是晚年瘋狂的舒伯特,自己的父母親也具有瘋狂的傾向,她以理智束縛自己的情感,情慾找不到出口而頓入於色情片、偷窺他人,原本幻想的受虐性愛情節成真時,才驚覺扭曲的愛情已成夢魘。悶不吭聲地戳進自己胸前的一刀,就像戳在觀眾的喉頭上,痛苦卻又沈默著。這不僅是一個失常的愛情故事,更是一場理智與愛慾、男性與女性、教師與學生的權力角力,這當中細膩的暗潮洶湧,正如雨蓓的演技般,不著痕跡卻又劇力萬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