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策展「伊朗電影節」 聲援導演潘納希
「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將於下週(8/19)登場!
為向影迷介紹這陌生精采的國度,揭開伊朗電影面紗,策展人聞天祥特別舉辦唯一場的選片指南講座。透過二十多部作品,他直指伊朗並不只有清新可愛的兒童電影,而是更具備力道地強烈控訴政教禁錮、吶喊創作自由,開創出不同以往的獨特美學觀點。
策展初衷 伊朗導演潘納希2010年突遭逮捕
聞天祥坦言,原本對伊朗電影也所知有限。但去年國際影壇驚爆,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جعفر پناهی)在家中突遭逮捕,被判六年徒刑,以及長達二十年不准拍片、出國、受訪,理由竟是他正在籌拍一部「圖謀威脅國家安全及散播顛覆體制的言論」的電影!
「不能拍片,無疑是對創作者處以死刑!」聞天祥嘆息:「後續亦引發國際影壇群起聲援抗議。」去年坎城影展上,榮獲影后的茱莉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還在舞台上為潘納希潸然落淚,並高舉「潘納希」名牌疾呼救人。而主辦單位更特別替遭監禁無法出席的評審潘納希,獨留一空位,甚至擺放上「潘納希」的名牌,用一張缺席椅子,向伊朗當局表達嚴正抗議。
坎城影展的頻頻動作,令潘納希躍上國際新聞事件,其作品也隨之成為關注焦點。可惜的是,台灣媒體卻絕少報導。
「潘納希是我們做伊朗電影節的最初原動力,」聞天祥毫不諱言:「選片時,若影迷時間有限,建議先挑選『潘納希』作品!」尤其潘納希被禁後,海外邀片水漲船高,檔期爆滿,「因我們仍堅持放映35MM拷貝,所以潘納希影片來台的映期非常短,影迷一定要把握機會!」
潘納希五部劇情長片 一次看個夠
「伊朗電影節」此次將完整放映潘納希的五部劇情長片。其中《花樣足球少女》(Offside, 2005),描繪年輕女球迷不顧禁令、假扮男裝混入球場的故事,正是令潘納希至今無法名正言順拍片的頭號禁演作品。幸而此片獲國際影人極高評價,也是潘納希最受歡迎作品之一。
同時,潘納希1995年在坎城影展一鳴驚人的處女作《白氣球》(The White Balloon)、探討紀實與虛構的《誰能帶我回家》(The Mirror, 1997)、批判伊斯蘭文化對女性壓迫及伊朗人共同處境的《生命的圓圈》(The Circle, 2000),以及寫實呈現伊朗貧富差距及封閉威權的《血染的黃金》(Crimson Gold, 2000),全都一併邀請來台,宴饗影迷。
當然除了潘納希,其餘作品也精采無比!包括與潘納希一同被捕的穆罕默德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亦首度引介入台灣。聞天祥表示極喜愛充滿殘酷國族寓言的《浮城記》,「那種一艘大船飄浮海中央,幾百人在船長領導下共創美好未來的壯盛景象,竟讓我一直想到台灣處境……。」紀錄片《禁止收看》(Head Wind,2007),則反映出伊朗當局限制媒體、家家戶戶卻仍想盡辦法裝設大、小耳朵接收外來資訊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實荒繆景況。
「這些作品,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刺激,」聞天祥解釋:「所以大家較熟悉的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都放棄了。」最後端上銀幕的,是擅長處理中產階級人際關係的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知名女性前衛導演泰米妮米蘭妮(Tahmineh Milani)、記錄兩次伊朗總統大選的洛珊班妮蒂瑪(Rakhshan Bani-Etemad),以及許多新銳導演作品,期待影迷藉此一窺充滿政治批判力道、乃至女性獨特詮釋的伊朗電影新風貌。
▇「噤聲/吶喊:2011伊朗電影節」官方網站:
http://www.twfilm.org/iranian/